Skip to main content

美国页岩油气发展前景有限

众多熟悉国际油气行业现状的分析师担心,虽然各方对页岩油气供应普遍持乐观态度,但其中存在根本性问题,事实上全球性的石油危机可能即将到来。2013年12月,在华盛顿、伦敦两地举行的视频会议中,我和一些与会者都持此观点。这些人当中有退役军官、安全专家、各行业高级主管、各大党派要员,甚至包括两位前英国部长。

曾任德意志银行能源研究负责人的马克·路易斯首先发言,指出石油行业出现三大警报信号,指向供应方面面临的问题,即:递减率高、资本支出飙升、出口量减少。

传统的原油产区递减率很高。国际能源署预计,2035年原油日产量将由现在的6900万桶减少到2800万桶。目前各种石油的世界总产量约为9100万桶/天。

为弥补这一缺口,2000年以来,用于油田勘探开发的实际资本支出几乎增长到3倍——从250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7000亿美元。尽管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为提高产量,投资还在不断增加,盈利状况也呈相同趋势。

同时,欧佩克成员国自身的消费量也大幅增加,导致2005年以来全球原油出口量不断降低。路易斯总结说,我们很难忽视这些数字和即将到来的石油危机。

近来,美国页岩油产量已达到200万桶/天,被视为美洲沙特、能够扭转乾坤,果真如此吗?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的戴维·休斯作为油气企业外部人士,对北美页岩油气资源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他的观点令人深思。数据表明,现有页岩油(更准确的叫法是致密油)、气井产量过早出现衰减,意味着要增加钻井才能保证产量。而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最佳位置”过早枯竭又会使问题更加复杂。

目前,几个主要的页岩气钻井区产量已出现下滑,两大致密油田的产量也将于2016或2017年达到峰值。而美国德克萨斯州、北达科他州这两大油田占到美国致密油产量的74%。

与路易斯相似,休斯也认为油气行业将引发世界性的能源危机。

我在新书《国家能源》中提到,军方智囊团也与路易斯、休斯等人一样,对石油领域的普遍乐观保持怀疑态度。2008年德国军方的一项研究是这样说的:“心理障碍导致人们对事实视而不见,几乎本能地拒绝仔细研究这个棘手的问题。然而,石油峰值是无法避免的。”

主流媒体也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它们积极应和石油公司的说法,甚至认为“石油峰值”这样的观点是毫无根据的谣言。

我们不能忘记,在信用危机来临之前,有人警告说按揭证券十分脆弱,而金融业就是用同样的公关策略来对抗那些声音的。

我相信危机过后总有办法恢复繁荣。我们必须培育清洁能源行业,出台相关策略,像备战一样加速这些行业、政策的发展。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或任新环保部长

中国政府正采取各种措施平息公众对空 气、土壤 和水污染不断加剧的怒气。有报道称,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或将出任环保部长。 据香港《南华早报》周二报道,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将接替周生贤担任环保部长,成为首个调任这一职务的非政府官员。 一旦被任命,这位学者将面临着重振环保部声誉的艰巨任务。在周生贤任内,尽管环保部全力应对雾霾、耕地污染、水污染等环境灾难,并试图控制不断扩大的局面,但仍遭到各界的强烈批评。 (中外对话有关周生贤担任环保部领导工作的分析,请参见《荒唐的环保“政绩”》和《中国环保十年:虎头蛇尾》) 《南华早报》援引一位与环保部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的话说:“陈吉宁不但要遏制进一步退化的环境,还必须改善周生贤治理下已严重受损的环保部形象。” 周生贤在2013年曾抱怨说,中国环保部成为 世界“四大尴尬部门”之一,但同时他也辩解称,这一局面是受政府职能交 叉重叠所累。 同年,无论在全国人大还是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会上,周生贤在25个部长职位任命选举中获得的选票都是最少的。 今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将通过对陈吉宁的任命,同时也将讨论中国的“十三五”规划。该规划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清除中国快速经济增长过程中留下的后遗症。 陈吉宁出生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省,曾就读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并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回国后,陈吉宁在学术界一帆风 顺,于2012年出 任中国最负盛名的学府之一——清华大学的校长。 上述《南华早报》提到的消息人士称:“过去这些年中,陈吉宁参与了大量咨询项目的工作并与环保部的许多官员相熟,这也是他有可能获得任命的一项优势。”

旱灾死亡人数超过其他灾害致死人数的总和

“从非洲向欧洲移民的社会和 政治影响 大家有目共睹,但不知诸位是否意识到这些移民全都来自干旱的地区?”巴布最近在与一些前往德国波恩报 道联合国气候峰会 的记者们交谈时曾经这样问他们。 巴布解释说,“大多数 人唯一的财产就是 土地,由于气候变化,人们的土地资源越来越贫瘠。每年旱灾导致的死亡人数都超过其他灾害的致 死人数总和。今年,非 洲之角有2500万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每英亩土地的恢复成本仅不到300美元(1986人民 币)。巴布 表示,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恢复 土地势在必行。每年 需要新增四百万公顷(六千万亩)可耕土地。 而这些新增土地从哪 里来呢?唯一的解决 办法是恢复退化的土地。全球有20亿公顷的退化土地具备恢复潜力。据巴布的观点,只要恢复其 中3亿公顷的 土地就可以确保2050年之前的全球粮食供应安全,并且还 可以使二氧 化碳的排放缺口减少三分之一。 巴布表示,人们围绕气候变化的其他应对方法 展开了大量讨论,但却 “很少提到土壤荒漠化治理这个方法,原因就是这个方法的大部分成本是人工成本,而且也缺少大公司的参与。” “但是土地修复的确可以提高土壤的碳封存 能力,所以也开 始引起了一些关注。” 做好准备 巴布认为,在一个气候变化日益严 峻的时代,所有国家都 需要做好应对干旱的准备。目前,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三国已经建立了干旱防范系统。她说:“我们已经开始筹建干旱防范机制。” 该机制以 土地退化零增长 (LDN)基金的形式 ,计划到2018年初筹集3亿美元(19亿元人民币),规模仅次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巴布说,该基金与可再生能源基金的使用方式一样,以援助资金作为担保,开发符合银行 贷款条件的项目。 不可持续的耕作方式和气候变化每年导致1200万 公顷的土地遭到破坏 。巴布称,“我们希望每年恢复相同数量的耕地,争取在2030年达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 她发现,《防治荒漠化公约 》仅靠植树造 林项目防治荒漠化是不够的。该组织还有必要开展其他相关项目。 巴布解释说,“大多数人 唯一的财产就是土地 ,由于气候变化,人们的土地资源越来越贫瘠。每年旱灾导致的死亡人数都超过其他灾害的致死人数总和。今年,非洲之角有2500万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每英亩土地的恢...

纪录片《岛屿与鲸鱼》导演访谈

这引发了动物权利活动者的怒火,而法罗人则声称食用鲸肉是他们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苏格兰导演迈克·戴伊3月新推出的纪录 片《岛屿与鲸鱼 》中,法罗群岛呈现出一幅更加复杂微妙的生活图景。这部片子讲述了一个挣扎在污染和气候变化全球影响最前线的小社区的故事,视野要广阔得多,也更令人神伤。 片子的主角帕尔·魏赫既是一位公共卫生教授,也是公共健康部门的领导。他发现海洋污染使鲸肉和鲸油中汞和其他化学物质的含量已经达到危险水平,已经不再适合人类食用。此后,他就一直努力制止法罗人食用鲸肉。 魏赫对孕妇及其子女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三十年,结果表明汞和其他污染物对胎儿和儿童的大脑发育和免疫系统都有严重影响。他还发现食用鲸肉与帕金森病发 病率 增加存在关联。 海洋中的汞增加是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有毒化学物质通过燃烧释放到空气中,然后又经降雨进入海洋。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巨头鲸体内的有毒化学物含量尤其高,这是因为汞是一种可以在生物体内累积的持久性有毒物质,被鱼类摄入后会沿着食物链向上传递。 对于有着数百年食用鲸鱼肉历史的法罗人来说,这是一个很难接受的信息。捕鲸和食鲸不仅为他们提供了食物,而且是社区生活的重要部分。 片子还记录了生态退化和全球海洋污染一点点地侵入这一原始海域,海鸟种群也随之凋零、食物链断裂。戴伊的拍摄工作进行了四年,捕捉到了无数惊人的瞬间:12个人用绳子将一个人倒吊在悬崖边缘,共同猎捕塘鹅;一个嶙峋的小海湾里,数百个男人站在没腰深的血水里用棒子打死鲸鱼;水手们若无其事地在浪尖上掠捕海鸟。 怀疑还是有的,因为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拿着摄影机到那里,结果他们根本言行不一,很多内容都是站在反捕鲸的角度。法罗人非常好客,他们看到我们之前拍的片子,明白片子并未对他们的行为作出评判,而是让观众们自己来下结论。我们只是如实地将他们的生活呈现出来而已。岛上大部分人也认为捕鲸不会持续太 久了,因此他们非 常热衷于从一个更加中立的视角将这一活动记录下来。水手真的帮了大忙,因为他们也经历了我们在摄制过程中的重重磨练患难。